晨雾中的大同煤场,寒风裹挟着煤粉扑面而来;曹妃甸港区的夜幕下,探照灯将堆场照得恍如白昼;望亭码头的晨光里,货轮的汽笛声惊起水鸟阵阵......这些相距千里的作业现场,串联起青岛中兖煤炭发运团队的驻外工作轨迹。
“源头把住了,后面的发运才能顺利。”这是负责大同区域煤炭衔接的李治常挂在嘴边的话。驻守大同发运点三个月来,他已累计完成18.4万吨煤炭的安全发运。每天穿梭在煤堆与调度室之间,核对煤质指标、协调装车计划、盯控列车发运,一套流程下来,他的安全帽上常落着一层煤尘。因种种原因发货计划经常滞后,为不影响下游客户交货,李治经常泡在发运站,白天协调请车进度,晚上盯靠装车效率,最终都赶在截止日期前将满载煤炭的列车送出厂站。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类数据,页边空白处的批注,是他对“责任”二字最朴实的诠释。
曹妃甸港作为北方重要的煤炭中转枢纽,是煤炭发运的“咽喉”之地,李青洋、马锦涛在此驻守。他们深知港口动态与市场行情的关键作用,定期调研曹妃甸各煤炭港口场存情况、港口调入调出情况、市场价格情况,更主动与各港口商务经理常态化洽谈交流,在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合作模式优化等方面深入沟通,为公司制定精准发运策略提供坚实支撑。他们将“脚沾煤尘、心贴市场”作为工作准则,即使港口的风吹得再烈,也要把市场行情摸得明明白白,因为这是保障公司煤炭发运顺畅的底气。
长江沿岸的淮安电厂码头,孙伟杰刚刚完成第23船电煤的监卸任务。他总是提前守候在码头前沿,确保在第一时间登船查验封签。为筑牢防亏吨防线,他按照公司安排,频繁到电厂码头现场监控核查,务求将每一个流程细节都了然于心,全力确保煤炭卸货前各环节安全可控。运煤船到港时间不定,为配合电厂调度,他常常通宵工作。凌晨的运煤船上,他的手电筒光束在煤堆间来回巡视,与远处的电厂灯光交相辉映,构成深夜码头独特的风景。

图为孙伟杰在码头等待查验货物

图为凌晨煤炭到港卸货现场
从大同的煤堆到曹妃甸的码头,再到望亭的电厂,李治、李青洋、孙伟杰等人如同煤炭发运链条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虽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的坚守。这是在当前决战四季度背景下营贸人驻外开发、度危求进的奋斗缩影,还有更多的营贸人如他们一般,在贸通八方的赛道上努力前行,共同汇聚成奋进四季度的坚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