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西分公司 由雅静)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已站在职业生涯的终点回望。二十余载的奋斗岁月,我亲历了山东能源从传统煤炭企业向世界一流能源集团跨越的壮丽征程,更是在企业联合重组、营销改革与区域整合的大潮中,以一名普通营销人的身份,见证了山能人“敢破敢立、舍小为大”的精神力量。
回忆我与山东能源营销事业的深刻缘分,真正生长于那段筚路蓝缕的“统一营销”岁月。2011年前后,山东能源集团刚刚完成历史性联合重组,原本各自为战、资源散落的省内煤炭企业,被时代巨手捏合为一艘崭新的能源巨轮。整合初期,我跟着驻地营销处一位领导参加了一次煤炭销售协调会。会议安排在原龙口矿业集团梁家煤矿会议室,长条会议桌两侧,坐着的矿业集团相关生产、煤质管理和营销部门负责人和代表们,彼此客套交流间透着疏离,眼神交汇间带着审视。会议主题是敲定某重点合同煤价。“一个声音、一个价格”的原则被一次次质疑;协调定价的初步方案、各矿点的煤质分析指标和矿业集团的利润分析报告被反复强调。会议桌宛如无形的战场,各家代表为各自“山头”的利益寸土不让,新生的“山东能源”品牌,仿佛还无法覆盖住那些依然鲜活的旧日标签和各自的“小账本”。统一营销的道路,远比想象的更加坎坷崎岖。那无声的壁垒和各家紧锁的眉头,构成了我对统一营销初期最深刻的记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20年,山东能源集团再次迎来巨舰重组,新山能横空出世,其规模体量令国内外瞩目。新的高度带来新的挑战,也催生着更深层次的改革。营销工作,作为集团巨轮行稳致远的关键风帆,其模式亦必须顺势而变。集团提出“区域化管理、专业化运营”,要求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于是,“区域化改革”的战略蓝图被郑重绘就。2022年底,深冬的渤海湾,海风挟着凛冽叩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绪,将我从这浸润了海风、承载了多半生时光的胶东故岸,吹向那凝聚着厚重炉火的鲁西南新区。临行前我轻轻抚过办公室那一排排“红色档案柜”,指腹下一摞摞的档案、文件无声诉说着多年来在岗位上的跋涉与坚守。一阵复杂情绪无声涌上心头:告别熟悉风景的不舍;对鲁西南未知征程的波澜;更有一丝莫名的郑重期待:这远行,莫非是公司和时代赋予我这将息老兵的最后召唤?
图为作者由雅静在整理档案资料
郓城冬日,朔风卷着黄沙钻进脖颈的缝隙。鲁西机关新区大院在旷野中如一座孤岛,门前那条通往矿区的煤灰路,风一起便模糊了天地。一切都似乎预示着2023年的日历将翻得格外沉重。市场如突然凝固的冰面,寒意刺骨。煤炭价格在无形的巨手下反复揉搓,政策的风向标频频转向,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针对电煤保供存在110万吨的资源量缺口的实际,采取‘省外协同+市场采购’的双效措施补足电煤资源。”领导层们每日碰头研究销售战略,确保每一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优先保证战略用户,加强调度,效益为先。”调度员要确保24小时在岗。驻矿营销处的同事们顶着煤尘,时刻守在发运线旁。在这煤海边缘的孤城,这群被风沙和煤尘反复冲刷的人,用滚烫的心跳对抗着市场的严寒,每一克煤炭的艰难前行,都裹挟着他们扑面的辛劳和无声的汗水——只为炉火不熄,暖流终将穿透寒冬。
我从他们身上,不断汲取着团结奋进的力量。作为鲁西分公司新团队里年长的一员,我快速进入角色,以工会工作为桥梁,在党群工作部协助新团队融合、疏导思想、凝聚人心。尽管自己这“老党务”的职业生涯已将近尾声,然而每一次看到年轻同事们面对工作专注的眼神,每一次在方案研讨中听到他们迸发的创新火花,都让我倍感欣慰——改革的薪火,正在新一辈肩头熊熊传递。
站在岁月的渡口回望,从胶东到鲁西南,这跨越山海的轨迹,正是山东能源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从分散到统一,再到区域深耕,营销体系每一步深刻的变革,都深深烙印着山能人“舍小家、顾大家”的赤诚情怀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担当”的精神底色。个体微光,融入时代洪流便是熊熊火炬;个人足迹,汇入改革大道便成不朽印记。我何其有幸,亲历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征途,以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身份,在统一营销的征程中穿针引线,于区域改革的浪潮里站好最后一班岗。此生无悔入山能,愿这束从胶东海畔燃起,又传递至鲁西南腹地的光,与无数山能人手中的光汇聚,永远明亮,永远滚烫,永远追逐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照亮前路,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