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能源集团“我与山能共成长”征文获奖作品 作者:中垠物产 卢千元)
初入山东能源集团的那天,脑海中想象的是站在高耸的井架与庞大的化工装置之间,面对错综复杂的传感网络与远程控制系统,来回作业,如同一粒微尘汇入奔腾的江河。彼时,集团的名字于我而言,是新闻里宏大的叙事,是山东大地上一座巍峨却有些遥远的灯塔。
入职时的场景,恰逢原兖矿集团与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不久的历史节点,这艘资产规模超万亿、位列世界500强的能源航母刚刚启航。事与愿违,我没能成为一名业务人员,以文秘身份扎根于山能营贸下属公司。
刚踏进文秘岗位,面对陌生的文书流程、会议安排与待办事项,我如同初学航行的水手,在文牍的海洋中摸索方向。每一次会议记录力求精准、每一份通知传达确保无误、每一件公文拟制反复推敲,都在丈量着这份工作的深度与分量。
文秘工作如同织锦,经纬交织于公司运行的每一处细微肌理,其细致与耐心皆由时间淬炼。犹记得初次参加公司工作汇报会,从会场布置的认真思量,到会议材料的精心汇编与反复校对,再到议程衔接的周密安排,每一个环节如同细密针脚,容不得半点错漏。会议前夕,办公室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伴随着打印机的“吱吱”声,我埋头在文件堆里,直至确认最后一份材料准确无误地放入文件夹。当会议圆满结束,心中升起的不仅是工作告成的轻松,更有一种踏实厚重的参与满足——原来我的笔尖,也能在集团这棵参天大树成长的年轮里,刻下虽微小却真实的印记。

图为进行“导师带徒”工作汇报
在公司的快速发展中,其进程也深刻塑造着我的职业轨迹,我亦如幼树般汲取养分悄然伸展。公司业务版图不断扩展,新项目、新市场纷至沓来,文秘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为适应变化,我主动学习更专业的公文写作,钻研更高效的文档管理方法,力求行文更规范、表达更精准。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讲座,都是我汲取养分、向上生长的宝贵机会。在文秘岗位的方寸之间,我得以拥有一个独特的窗口,近距离感知集团、营贸和中垠物产发展的磅礴力量。
通过流转的文件、筹备的会议、传递的信息,我如同触摸到集团上下强劲跳动的脉搏:从传统能源的深耕细作到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从内部管理的持续优化到外部市场的开疆拓土,从立足齐鲁到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贸易网络。每一次重大战略的宣贯落实,每一个关键项目进展的跟踪推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虽身处下属企业的一隅,处理的每一份文稿、协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庞大集团机器高效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连接件。我们的工作,是集团宏伟叙事章节中一段段不可或缺的注脚。
回望来路,那个初入公司时略带青涩与忐忑的文秘新人,已在岁月的打磨与集团的滋养中逐渐沉淀出从容与自信。当我在公司交流会上,向新入职的同事们讲述公文规范与写作技巧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已从怯生生的幼苗,长成了能予人荫蔽的树木。也似乎懂得了,文秘岗位的价值远不止于“办文办会办事”,更在于以严谨细致、忠诚可靠的态度,成为上级指令上传下达的“高速通道”,成为保障信息畅通、决策落地的“神经末梢”。那些看似平凡的字句和细微的服务,亦成为我职业之锚更深沉扎根的契机。
展望前路,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壮阔恢宏,新目标催人奋进。山能以仁厚为根,以创实为脉,以奋进为冠,从智能化矿山到海上“风田”,从“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管理理念,到“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基因重塑着我的职业生命。而我,何其有幸将青春的年轮刻入这壮阔的史诗。作为平凡岗位上的一员,我将继续深深扎根于文秘岗位的土壤之中,以特有的专注与热忱,在每一个字里行间倾注心力,在每一次上传下达中恪尽职守,在每一次服务保障中展现价值。
这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当个体的年轮与时代的潮声共鸣,平凡的岗位便有了星辰的高度。未来的征途上,愿继续做一棵深植于山能沃土的树:根须紧握“绿色动能”的理想,枝叶舒展向“世界一流”的星河,在能源变革的春风里,与20万同行者共绘生生不息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