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贸易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我与山能共成长】夜灯长明伴成长

张蕊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本文为能源集团“我与山能共成长”征文获奖作品  作者:新矿国际 张蕊)

整理文件柜时,一本泛着旧色的笔记本“啪”地掉在地上。封皮上“新矿国际2011届新员工培训”的烫金字样已有些斑驳,翻开第一页,是我刚入职时的字迹:“今天,我入职了新矿国际”。十四年光阴,原来已在指缝间淌成了河。

初遇:那盏为我亮着的灯

2011年夏末,经过层层考核、面试招聘,我攥着研究生毕业证走进新矿国际党委办公室。那时的党办,挤在旧办公楼的角落,三张掉漆的办公桌拼成“L”形,桌上堆着牛皮纸档案袋、掉漆的搪瓷杯。面对一摞摞党员信息表和密密麻麻的工资核算表,我像只误入蜜罐的蚂蚁——满是兴奋,却不知从何下口。

“小张,别急,先跟我学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带教师傅郑姐把一杯热茶推到我手边。那时的党办总像座“不夜城”:晚上七点,老李抱着相机赶写新闻稿挑选照片;九点,老周还在核对干部考核表;十点,郑姐逐页核对干部人事档案。我跟着他们学写第一篇简报,改了七稿;第一次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对着1份人事档案材料核对了三遍;第一次统计党员管理系统年报,从人员信息录入核对到报表统计,在连续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晚上熬到十点,直到上级验收合格完成年报统计工作。

“你看这盏灯,”郑姐指着窗外的路灯,“十二年前我刚入职时,它也这么亮。山能人的故事,都是在这盏灯下写出来的。”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记得键盘敲击声里,山能的轮廓在我眼前渐渐清晰:它是党员活动室里鲜红的党旗,是干部培训会上“企兴我荣”的誓言,是基层调研时矿工们粗糙却温暖的手掌。

成长:营贸整合“破局”的五年

2020年,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的号角吹响。2021年10月,我所在的新矿国际整体划转至营贸公司,党办的工作突然“升级”了——要对接3个业务类型不同的党支部,要跟进跨区域党小组建设,还要筹备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可那时的党办,算上我只有3个人:我管党建组织和综合,小孙做宣传,刚增加一位老同志兼组织员。抽屉里永远塞着没写完的总结、没排完的日程,还有半凉的茶水。

最头疼的是党建考核。省外党支部党员天天出差跑市场,党员分散在蒙宁疆,组织生活难集中;机关党支部总抱怨“考核一刀切”。2022年初,公司党委提出“党建标准化提升年”,上年考核3个党支部因“三会一课”记录不规范被通报,整改通知贴了一墙。

图为在党建业务培训班进行授课

如何加强基层党支部考核,这个课题我们调研了周边5家兄弟单位,翻遍近3年的考核资料,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以KPI考核理念提出量化考核标准——“抓住关键的20%,纲举目张”。于是,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把考核内容精简到26项,按“基础项+创新项”设三级指标:省外党支部侧重“跨区域党小组活动”,贸易党支部突出“业务转型攻坚”,机关党支部突出“党建联建”。小孙熬夜做了电子台账模板,把“三会一课”时间、参与率设成自动统计项;老吕设计了“红蓝榜”,红榜贴优秀案例,蓝榜列整改问题,每月公示在党员活动室。

连续3个月按新办法执行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后,成效显著,新矿国际取得了营贸公司二季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的成绩——后来这个创新,成了集团推广的“KPI党建考核”模式。半年后,考核结果让我们松了口气:4个党支部齐头并进,新矿国际再次在营贸公司三季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排名第一,“三会一课”规范率100%,2023年度公司2个党支部的活动手册代表能源集团迎接上级党建考核,大大提升了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共荣:用“炭路·新行”点亮软实力

2024年夏天,公司要创建党委级党建品牌,召集各党支部书记、业务骨干连续开了3次头脑风暴会。从“红色引擎”“先锋领航”“探路者”想到“炭路·新行”——“炭”呼应煤炭贸易主业,“新行”寓意新征程上的党建新作为、业务新转型、产品新拓展。

品牌不是口号,得有“根”。我们翻遍5年党建总结,整理出6个典型案例:硅煤团队党员熬夜研发的“硅煤标准”,机关党员联合各部门到基层开展检查和服务的“一站式监督”,国际贸易党员突破业务瓶颈开展期现结合新业务的“零时差精神”。老吕把这些故事写成“品牌故事集”,大家集思广益设计了品牌LOGO——煤块轮廓里嵌着党徽,在党建引领下是奔跑的“探路者”新矿国际人,体现的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党建引领、创新前行”的品牌内涵。

图为客户参观党建文化走廊

最费心思的是落地。我们在办公楼二楼走廊建起“党建文化墙”:从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一区两岗”亮相;从烫金的党建品牌LOGO及品牌理念,到“六行”实践落地举措;从党建活动掠影,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举措,将公司的党建文化成果展现于走廊办公区域。

这面墙成了最热闹的角落。路过的党员驻足观看党建活动的照片;新员工总凑在“一区两岗”前听他们讲攻坚克难的故事;连来洽谈合作的客户,都站在“党建品牌”墙前说:“你们的党建,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示范岗硅煤团队党员小石指着自己的承诺“攻克硅煤西南市场开发难题”说:“以前总觉得党建是‘虚活’,现在看这面墙,突然觉得自己干的事,也能被写成故事。”后来,他真的带着团队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了西南市场,成了“品牌之星”。

结语:夜灯长明,共写未来

今晚加班,窗外的路灯依旧亮着。电脑里依然放着没写完的总结、没排完的日程,桌上放着半凉的茶水,但最上层多了本《党支部标准化手册》,封皮印着“炭路·新行”;墙上的“红蓝榜”换成了电子屏,跳动着各支部的考核分;文化墙前,总有人驻足微笑。

十四年,我从对着文件发怵的新员工,长成了能为山能扛事的骨干;山能也从联合重组的起点,长成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所谓共成长,大抵是我以青春赴山海、山能以平台育我才,我用奋斗写故事、山能以发展作回应。

合上旧笔记本,最后一页是郑姐当年的批注:“党员的初心,是让每盏灯都照亮山能的未来。”如今,我把这句话抄在新笔记本上,旁边贴着集团“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的蓝图——那上面,有我的名字,有山能的名字,还有我们共同写下的、更滚烫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