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淄博讯 6月18日,淄矿物产申报的《一种煤炭掺配型自管库的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顺利通过审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证书,这标志着淄矿物产在国内煤炭掺配型自管库管理领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宁东储煤中心作为该发明专利最早的实践者和创造者,通过为终端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供应服务,现已成为淄矿物产自管库运营方面的示范典型,年均创效超3000万元。截至目前,该专利已应用在内蒙古大牛地洗选中心、甘肃玉门中转基地等多个自管库项目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淄矿物产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王震介绍。
早在2021年,淄矿物产公司就提出了构建“自采、自储、自加工、自运、自销”闭环运营体系的发展思路,而缺少实用高效的掺配煤技术成为阻碍企业转型突围的最大“拦路虎”。为此,他们顶着无专业人员指导、无成熟经验借鉴、无科研设施保障的困难阻力,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内蒙区域团队作为课题主创成员的技术攻坚专班。在近3年的摸索实践中,他们以在宁夏轻资产运营的宁东储煤中心作为试验场地,通过潜心钻研、外派学习、复盘总结,走访调研了西北地区20余家晾晒厂、40余家矿井、50余家洗煤厂,熟练掌握了50余种优势煤种特性,开展了800余次掺配实验,克服了研发条件受限、控量因素多变、分析模型单一等困难挑战,总结提炼了“煤场七步管理法”“自管库三化经营流程管控方法”等多项配套管理成果,为该专利的成功申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想起研究专利的这些日子,淄矿物产公司宁东片区负责人张朋朋难掩心中的激动,“我们搞这项发明专利真费了不少劲,要确保煤炭掺配工作前后环节紧密相扣、上下步骤精准衔接,达到最理想的掺配效果,就不能对目标煤种的指标数据进行简单加权平均计算,而需要对目标煤种指标分析、堆存物料现场管理、掺配样本调配试验、加工工序精准操作、入库出库监管控制等环节做到全面系统的精准控制”。
据了解,该发明专利属于煤炭数据管理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煤炭掺配型自管库掺配作业过程中,通过多维度对人员实操流程、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和归纳总结,做到了对所有煤炭掺配环节规范性操作的动态调整控制,可实现对特定流程、特定时点监测结果的筛选分析,及时校正影响煤炭掺配效果的干扰因素,为提升后续煤炭掺配流程提供可靠数据参考,进而为不同类型煤种的掺配工艺提供对应的技术指导和作业依据。
“此项专利有效解决了过去煤炭掺配过程中干扰因素控制不稳定、过程数据采集不精准、作业流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定制化产品量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解决了上游坑口与下游炉口之间的供需错配难题,真正与终端客户实现成本同降、互利共赢”。听到发明专利申请顺利通过,淄矿物产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秉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直以来,淄矿物产将“中间环节价值创造者”作为企业的目标发展定位,坚持深挖中间环节利润源、严控业务运行风险点、牢握市场交易主动权,积极推行以特色直营业务为核心的战略实施路径,采取了布局运营场站网络、搭建物流运输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而此项发明专利的顺利通过,正得益于该企业在破除制度障碍、鼓励变革创新进程中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同时也必将对淄矿物产提升煤炭供应链稳链强链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下一步,淄矿物产将紧紧围绕山东能源集团“以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此次成功申报发明专利的契机,加快健全完善在专利版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效、管理增效上的工作投入,为提升企业煤炭供应链综合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保障。